用红岩精神激励自己 为学生献出所有的光和热

发布时间:2013-08-30投稿:林桦 部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浏览次数:

——怀念我的恩师何国森教授

                

在庆祝第二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重新翻开1998年校工会编写的《教师论师德》一书。书中有三十八位师德高尚、受人尊敬的老教授,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来论述师德的文章。书中有钱伟长校长代序《论教师的职责》,还有一篇文章《用红岩精神激励自己,用先烈事迹教育学生》,是我的恩师何国森教授写的。

何国森老师的哥哥何柏梁是在解放前夕,和江竹筠、许晓轩、“小罗卜头”等在重庆渣滓洞英勇牺牲的烈士。何老师曾把何柏梁烈士在狱中使用过的,几经周折托人转来的英汉词典、写给亲属的多封书信等遗物,珍藏在身边,作为教育学生的好材料。在重庆红岩革命烈士纪念馆落成时,全部捐献给了纪念馆。

何国森老师生于1923年5月4日,1949年8月在国立上海高级机械专科学校开始执教至1990年4月于永利集团88304官网自动化系退休。作为我国仪表自动化事业的著名先驱与开拓者之一,何老师在仪器仪表和计量行业有很大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同时他是我校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装置专业的老学术带头人,为学科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何老师退休以后,仍忘我的工作。除了继续给研究生和博士生教授专业课外,为提高研究生博士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他放弃休息,不辞辛劳,并一直坚持每周一来学校给他们上口语课。他安排的上课时间,雷打不动,从来不迟到。如家中有事,他尽量把家里的事安排好,准时赶到学校。近年随着年岁迈向九十,在师生的关心下,才将课堂挪到家中。为学生上课,他不但分文不取,还每次自己花钱买英文报纸等学习资料发给参加学习的每一位学生。他还带学生参观相关的博览会、展览会以及参加学术报告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困难。何老师退休二十三年如一日,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的学生,在他病危住院期间,忍着病痛,还对最新英文资料进行翻译,写了两本翻译笔记准备作为上课教材,就在他临终前几天还在备课,准备出院后为学生上课。何老师心中唯有学生,而把自己的生命健康置之度外,广大熟知何老师的师生都为之动容。

是什么精神在激励着老教授这样拼命忘我的工作?答案就是何老师经常说的:革命先烈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为祖国解放与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临危不惧、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高尚革命情操,大义凛然、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革命精神。是这红岩精神,几十年来一直激励着何老师。

何老师是我在读大学的启蒙老师。三十八年前,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我,就聆听了何老师对我的教诲。他用红岩精神激励我们,用先烈事迹教育我们。教会了我们“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何老师的教育给我留下了深深地烙印,一直激励着我前进,几十年来经常得到何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我一直心存感激。作为他的学生,我一直以何老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像何老师那样去教育我们的学生、去爱我们的学生。如今我虽然已经退休,但仍像当年的何老师那样,继续在永利集团88304官网机自学院RobCup自强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外出比赛,和学生同吃同住,始终和学生在一起。

何老师六十四年风风雨雨,教过的学生无以计数,受过他教诲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其中许多人已成为著名学者,更多的人担任工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重要职务和单位的骨干,在各项建设中担负重任,真正是“桃李满天下”。每逢佳节,何老师都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祝福卡,那些贺卡承载着何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奉献,寄托了学生对何老师无尽的爱。五四青年节也是何老师的生日,我们许多学生都会去看望何老师,给他送上生日蛋糕,并祝何老师健康长寿。

当我们的学生知道何老师不幸逝世的噩耗,为之感到震惊和痛心。2013年7月31日上午9时30分何老师的追悼会在龙华殡仪馆银河厅举行,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何老师送行,我带教的六个研究生也来齐了,大厅两边的花篮花圈一直排到门口。我们学生送的花篮花圈的挽联上写着:“敬爱的何国森老师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何老师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是一位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典范。他事事率先垂范,身教重于言教,赢得了广大师生的爱戴和尊敬,我为自己有这样一位恩师而感到自豪。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师恩难忘,更加感激怀念我的何国森老师。我愿像何老师一样,如一支蜡烛,为学生献出所有的光和热。

 

机自学院 黄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