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红色根基——陈犀禾教授纵论“中国电影中的国家理论和国家形象”

发布时间:2024-11-11投稿:王超 部门:上海电影学院 浏览次数:

640_副本.jpg

近日,永利集团88304官网上海电影学院影视艺术系大师讲坛系列讲座在四教502放映厅成功举办,由永利集团88304官网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犀禾为师生带来题为“中国电影中的国家理论和国家形象”的讲座。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齐伟教授,影视艺术系主任祝明杰副教授,影视艺术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王艳云副教授等出席,上海电影学院本、硕、博众多学生现场聆听讲座。这次讲座同时也是上海电影学院建院十周年、影视艺术系三十周年的系列活动,后续将持续开展。

640.jpg

本次讲座由影视艺术系主任祝明杰主持并致欢迎辞,他对陈犀禾教授进行简要介绍,并回顾了陈犀禾教授在永利集团88304官网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电影学院前身)担任影视艺术系主任、副院长的工作经历,对其在中国电影理论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640 (1)_副本.jpg

在讲座中,陈犀禾教授首先从历史维度回溯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中国电影变化,他认为在新中国成立前,上海作为中国早期电影和进步电影传统的发祥地,建立起关注底层民生、抨击社会不公、强调人道价值、描写现代城市生活的社会现实主义传统。在中央领导人国家理想、电影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传统私营电影工业进行国有化改造,建立起国营电影工业系统,在电影创作内容、人物、空间等维度呈现崭新面貌。

640 (2).jpg

陈犀禾教授将这一时期的中国主流电影进行分类论述。其中,革命战争题材主要表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英勇奋斗、前赴后继、历尽艰难打倒“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故事;革命建设题材主要表现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排除万难、万众一心建设新中国的故事。陈犀禾教授特别强调,新的电影核心主题围绕新国家政权的合理性、合法性展开,塑造新人物形象的目的是塑造新国家形象。

640 (3).jpg

进入新时期,“主旋律电影”概念被提出。陈犀禾教授认为,“主旋律电影”是由政府力量直接或间接推动的、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电影。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电影形成主旋律、商业片、艺术片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对新世纪电影产生深远影响。陈犀禾教授以新时期以来主旋律电影的题材为着力点,逐一介绍了革命战争题材、革命领袖题材、英模人物题材、海峡两岸题材四大类型,并指出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和商业娱乐片相互融合,不仅在国家历史叙事中创造佳绩,还瞄准国际化叙事背景,成功塑造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

640 (1).jpg

640 (4).jpg

陈犀禾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国家理论思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等系列论述中得到进一步继承发展,对当下中国电影研究中的国家理论建构和国家形象塑造产生深远影响,也应是未来中国电影实践创作、理论研究的主流方向。

640 (5).jpg

讲座结束后,王艳云老师分享了个人感悟。她认为,陈犀禾教授从中国历史出发,树立鲜明的中国电影研究学术范式,并将不同地区、类型的电影进行比照,在中国电影理论中显现中国特色,其对电影理论研究的思考立场和方式值得每一位师生学习。

640 (6).jpg

齐伟老师进行总结发言,他以《中国电影美学的再认识——评<影戏剧本作法>》为起点,回顾了陈犀禾教授的学术历程,认为陈犀禾教授作为著名电影理论家,不仅对中国电影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还在不同阶段提出标志性中国特色电影理论,为中国电影理论研究作出巨大贡献。